其他
成都的尖,是祖传的超能力
三星堆、金沙的古蜀先民,他们有肉眼可见的「尖」;几千年以来,我们成都人、四川人的「尖」,更是深刻为一种超能力。
每一个「尖」都相当致命。「尖」,往往意味着异于常人的灵敏,能察觉别人不能察觉的一切。
晚上八点,远远地看着双楠伊藤的阿姨开始贴打折的标签了,“走,过去得了”。
要么,默默记下,自己也去同一家烫染同个花色;要么,直接加入对话询问起来。明明刚才大家都是陌生人。
不要在公共场合喧哗,尤其当你旁边有一个成都人的时候,再小声的对话我们都会听见,并记下来,然后广而告之。
长大了。成都人也拥有了这个能力:只闻味道,就知道同事带了什么菜。
成都人的「鼻子尖」,还是闻得出你昨晚是不是吃了火锅;是不是又喝得烂醉;海椒面是现舂的,还是机器打的;这家串串店到底加没加飘香剂……
也是能够警觉,哪里的电线烧坏了?一股胶味;锅头是不是烧糊了?提醒赶快去厨房看一眼。结果,并未异常。
在家里转了两圈,猛吸空气,定位可疑味道的来源。最后的结论是:“可能是隔壁子煮的稀饭蒲(溢出来)了,烧干了”。
全国著名的牙尖舌怪艺术家。尤其是成都的乖妹儿些,动不动就用语言弯酸你两句。
以前「牙尖」的意思可能比较偏向于贬义词。说一个人喜欢搬弄是非,喜欢嚼舌根子。
但我觉得,现在说一个人「牙尖」,这更像是一种朋友玩笑、调剂的方式。刻意的阴阳怪气,只会发生在关系足够亲密的两个人,或者几个人之间。
对陌生人的牙尖,不能叫牙尖,只能叫吃饱了,一天没事找事,看别人打不打你嘛
正因为如此,成都人的「牙尖」也像是假牙的尖,看起很凶,其实毫无攻击性。
“哈呀,今天这个的藤藤菜炒得好哦”。到底是好,还是不好?你品,你细品。这样的「牙尖」,甚至有装疯迷窍的、乖张的效果。
完全不是头脑清醒,脑壳聪明的意思。这个平常成都人不太用的脑壳尖,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贬义词。
川西地区,「尖脑壳」是指偷奸耍滑的人。
从小喜欢向老师告状,打小报告;长大,没事就喜欢叉起嘴巴搬弄是非,无论好事还是坏事,生怕别人不知道。
咱也不知道这些喜欢「谄尖」的人,是故意的,还是无意的。其实也不必纠结这些小细节,成都人对「谄尖」的人,无论男女,都有一个统一的称呼:谄尖婆。
态度极其鲜明。
成都人有「打尖」的说法。意思甚至都差不多,特指吃东西。
这种吃,一般都很简单。吃的效率、速度优先,价格便宜优先,味道都是其次。麻饼,凤梨夹心饼干……曾经一度都是成都人喜欢拿来「打尖」的工业食品。
上街赶场,饿了,买个锅盔,要串糖油果子,吃碗粉儿……吃完,再回家,也叫「打尖」。
现在这个词在成都都用得很少了。过于接地气,不如下午茶优雅。
那我只能牙尖地说:你不服,又抓子嘛,就嫩们大回事。
本文授权转载自成都big榜
推荐阅读:
◎四川发布重要通知!对高风险地区来(返)川人员实行集中隔离14天
◎端午来咯!“粽子一条gai”开街啦!卤肉粽子、鸡汤粽子、奶味粽子...想吃
主编 / 青聚锦官城
投稿邮箱 / cdqjjgc@163.com
微信号 / cdqjxtt2
微博账号 / 青聚锦官城